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關閉

    對幼稚園自我評估的理解(一)

    啟示系列文章

    2023 年 10 月 16 日

    17 : 22

    • 《幼稚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啟示系列之一

      自2022年2月教育部頒布《幼稚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以來,幼教界無論是行政部門、專家學者還是一線實踐者,都開啟了對《評估指南》的學習熱潮,時至今日仍熱度不減。 學習過程中充滿了收穫和提高,也有新的思考和感悟。

       

      同是幼教界的一員,耀中耀華教育機構楚珩教育研究所幼教研究部(CHERI)團隊同樣對《評估指南》不斷地學習、理解、探討、實踐,我們計劃將些許感悟擬文成《幼稚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啟示系列,並於2023年2月起在耀中幼教學院微信公眾號上陸續推出。

       

      本系列短文所陳述的觀點體現了我們與幼稚園品質評估相關的經歷和經驗以及幼稚園的實踐。 我們萬分期待這些未經理論雕琢、直抒胸臆的觀點,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或碰撞。

    • 寫此短文時,正值許多同事朋友傳來感染新冠病毒並居家休養之際,大家常會反思自己的防護、治療歷程,分享自己的各種癥狀,讓我們可以看到此病共有的一些癥狀(例如發燒、頭痛、咳嗽等);看到各自不同的經歷(例如癥狀的強烈程度、延續時長、出現順序等),同時也看到了大家既會學習別人的護理方式,也會根據自己的特點自理。

       

      在此,似乎大家都會學習別人經驗的同時,思考自己如何借鑒,如何通過適合自己的護理方式康復,這個過程不正似一個幼稚園對教育品質進行自我評估的過程嗎?

       

      言歸正傳,《評估指南》為幼稚園的保教質量評估,提出了要求與方向,在此重點討論其中提出的有關幼稚園自我評估的問題。 《評估指南》頒發以來,許多幼稚園對如何做好自我評估開始進行思考和實踐,有幼稚園管理者和老師提出,我們如何開始進行自我評估,如何建立一個幼稚園的自我評估機制?下面是對這一問題的一些思考。

    • 圖1

    • 在教育質量評估中,對教育過程的評估,被認為是持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我們理解的教育過程,是指從幼兒入園到離園,成人與孩子的所有互動過程,包括基於觀察和認識幼兒基礎上的人際互動、創設和調整物質環境的過程等。

       

      教育過程,不是靜態的,而是需要成人不斷調整的,這個調整的過程,貫穿著自我評估的過程,我們視自我評估的過程是一個“觀察-思考(反思)-行動(回應)”的持續過程,在這過程中成人和幼兒得以不斷成長,幼稚園教育品質得以不斷提高。

       

      觀察 — 思考(反思)— 行動(回應)

      1. 觀察——一般是指成人對幼兒此時此刻狀態的觀察;
      2. 思考(反思)——是觀察者思考自己如何根據觀察到的幼兒狀態以及自己的專業認知來支援幼兒,或對自己已經產生的支援方式進行反思;
      3. 行動(回應)——常常是根據觀察、思考呈現出來的與幼兒的互動行為,這種行為的理想狀態是能夠有效地回應幼兒的需要、支援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這包括在當時的即時回應,也體現在今後計劃中的回應。

       

      我們認為,幼稚園的自評工作是與幼稚園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教研工作不可分的,可以成為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我們看到無處不在的自我評估與行動。

       

      例如,在日常“觀察-思考(反思)-行動(回應)”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或者領導者常常依據幼稚園教育品質的評估要素和指標等對各方面進行評估和反思;在每日不斷結合《評估指南》進行評估和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幼稚園各方面的教育品質。

       

      觀察-思考(反思)-行動(回應)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實踐和學習中不斷提高的,除了不斷有意識地去養成外,同時還需要我們在這個資訊多元的時代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成為終身學習者。

    • 编写楚珩教育研究所幼教研究部(CHERI)

    • 圖2